莫讓“維權”變“越界”:痛斥校鬧者的無良行徑,更要斬斷其囂張氣焰
當校園這片本應播撒知識與文明的凈土,屢屢被少數家長的“無理取鬧”攪得烏煙瘴氣時,我們不得不撕開他們“護子”的偽裝,直面其行為背后的自私與蠻橫。這些所謂“為孩子討說法”的家長,早已將道德底線拋諸腦后,用最不堪的手段踐踏教育的尊嚴,其行徑之卑劣、用心之險惡,令人不齒。

他們或在學校門口扯著低俗標語嘶吼,用潑婦罵街式的撒潑煽動圍觀者;或沖進教室指著老師的鼻子破口大罵,將教師的善意提醒曲解為“針對孩子”,甚至對其進行人身侮辱、推搡威脅;更有甚者,帶著老人孩子在校園里躺地撒潑、堵塞校門,用“弱者”的姿態行敲詐勒索之實,逼迫學校滿足其獅子大開口的無理要求。網絡上,他們更是化身“造謠能手”,斷章取義剪輯視頻、編造老師“體罰”“歧視”的謊言,用惡意揣測和惡毒詛咒將學校與老師釘在輿論的恥辱柱上——他們哪里是“為了孩子”,分明是把孩子當成要挾學校的“工具”,把公共教育場所當成滿足私欲的“菜市場”,其貪婪與無恥,早已暴露無遺。

這些人的“無良”,不僅在于無視教育規律的蠻不講理,更在于對他人權益的極端漠視。他們要求老師“絕對負責”,卻容不得老師對孩子的錯誤說一句重話;他們宣稱“重視教育”,卻把學校的規章制度當成可以隨意踐踏的廢紙。當他們在校園里撒野時,看不見其他孩子驚恐的眼神;當他們在網上抹黑老師時,不在乎這會給對方帶來怎樣的身心傷害。這種只知索取、不懂尊重,只講私利、不顧公序的行為,早已超出了“護子心切”的范疇,淪為徹頭徹尾的道德滑坡——用撒潑代替理性,用訛詐代替溝通,用傷害他人換取利益,其心可誅,其行可鄙。

要遏制這種歪風邪氣,必須拿出“零容忍”的態度,讓校鬧者付出應有的代價:
• 學校應敢于拿起法律武器,對圍堵校園、侮辱教師、造謠誹謗的行為及時報警,固定證據,通過訴訟追究其民事甚至刑事責任,絕不因“怕麻煩”而妥協退讓。
• 教育主管部門要為學校和教師撐腰,明確校鬧行為的處理標準,對惡意鬧事者建立黑名單制度,讓其為自己的囂張付出代價。
• 輿論場更要保持清醒,不被“家長弱勢”的表象蒙蔽,對斷章取義的謠言及時澄清,對蠻不講理的校鬧行為果斷譴責,不讓“誰鬧誰有理”的歪理有生存空間。
教育從來不是任人拿捏的“軟柿子”,教師更不是可以隨意欺凌的“受氣包”。當少數家長用“鬧”字訣突破法律與道德的雙重底線,他們毀掉的不僅是一所學校的教學秩序,更是整個社會對教育的敬畏之心。那些在孩子面前撒潑打滾的丑態,那些對著老師惡語相向的嘴臉,正在給孩子灌輸最扭曲的價值觀——教會他們“蠻橫有理”“鬧得越兇越占便宜”,這才是對孩子最惡毒的“教唆”。
我們必須明確:合理訴求應靠理性溝通解決,而非靠撒潑耍賴施壓;權益保障應在法律框架內實現,而非靠突破道德底線索取。唯有讓校鬧者在規則面前低頭,讓法治與公道為教育護航,才能讓教師重拾教書育人的底氣,讓校園回歸應有的純凈與安寧。“維權”文章倡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轉起!